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小说大结局精彩阅读 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小说全文

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小说大结局精彩阅读 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小说全文

时间:2023-10-15 08:27:50作者:李幺傻

完结小说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是李幺傻所编写的抗战烽火类型的小说,主角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夜袭是29军大刀队的专利,别人岂能复制?长城抗战留下了很多传奇。遵化城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,当时29军每个师都有一支大刀敢死队,每支500人。大刀敢死队把日军吓破了胆。有的日军一看到大刀举起来,就扑腾...

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 免费试读

中国民间制造的大刀是用一整块钢铁捶打而成,异常坚硬,刀背很厚,看起来就显得沉重,手柄较长,可以单手挥舞,也可以双手持握,刀尖倾斜,十分利于劈杀,刀柄末端有一个圆环,上面绑缠着红色绸布,挥舞起来猎猎作响。我在小时候曾经见到过一把这样的大刀,重量大概在四斤左右。爷爷说这把大刀当初是为了自卫的,村中每家每户都有一把。29军的士兵们,由民间铁匠们打造的,也是这样的大刀。

再反观日本刀,日本刀刀身修长狭窄,非常锋利,选用精钢制作,每一道工序都极为讲究,所以显得很美观,就像工艺品一样。在日本,也只有铸剑师才能锻造日本刀,不像在中国,寻常铁匠就能打一把中国刀。

然而,精雕细凿的日本刀与粗粝拙朴的中国刀比拼,却总是难以占到上风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刀是实战的产物,不是观赏的工艺品。中国刀无论钢质、刀身长度、工艺以及外形的美观都比不上日本刀,但是中国刀的宽厚和重量弥补了种种不足。中国刀刀身很宽,日本刀难以削断;中国刀很重,它的重量弥补了锋利的不足,足以砍断窄窄的日本刀。

这就像,在健身房里训练出来的拳手,打不过在农田里摸爬滚打、皮坚肉厚的乡村拳师,超市货架上的袋装食品,没有乡村农家野菜的营养丰富。

29军每人都装备了一把大刀。

29军将士的个头基本都很高,赵登禹身高190厘米,挥舞起大刀来,几十个人也不敢近身。张自忠身高180厘米,体形魁梧,孔武有力。29军人人都会使大刀,而这些将领们更是刀术高手,他们个子高,力气足,势大力沉,小个子的日本人怎么会是对手。

据说,死在赵登禹刀下的日本人足有上百。

29军中常年有一批武术教官教授刀术,最著名的是河北镖师李尧臣。李尧臣为29军编了一套“无极刀法”,此种刀法简单易学,实战性强,深受欢迎。

那时候的中国军队普遍很穷,装备很差,为了弥补弹药的不足,都配备了大刀。参加过衡阳保卫战和桂林保卫战的桂军老兵骆首瞻说,他们连有一个士兵,每次人家休息,他总在磨刀,刀磨得非常快,把十只布鞋的鞋底摞放在一起,一刀下去,全部砍为两截,这么锋利的刀,砍在日本人身上,日本人怎么受得了?在一次战斗中,这个士兵独自与五名日本兵缠斗,四个日本兵的脑袋都搬了家,第五个吓哭了,枪一扔,跪在地上求饶。

我的外公是老八路,他也说过,和日本人格斗,大刀是最好的武器,一格一挡,大刀就奔向了日本人的身子,日本人想防都防不住。大刀使好了,几个日本人都不是对手。

然而,能把这样一把沉重的大刀挥舞起来,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。29军都是北方人,身材普遍高大,身体结实,而且这些人都是从连年战争中走出来的老兵。29军激战日军的喜峰口边,有一个惠民村,村民说,当年29军来到喜峰口的时候,每天早晨都在操练,几百人几千人在旷野一起练大刀,刀片挥舞,像下了一地雪花。29军战士都力气很大,他们休息的时候,比赛看谁能搬起打麦场的碌碡;29军士兵也身手矫健,他们抓着房檐下的椽头,一纵身,就上了房顶。

阅读全文
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

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

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是李幺傻所著的一本历史传记类型的小说,故事很有深意,值得一看。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精彩节选:那时候的天津街头,还没有出租车,都是人力车夫。有一次,英国巡捕殴打了一个人力车夫,全市大哗,但英国巡捕拒不道歉。张自忠通知全市所有人力车夫,不要出入英租界,不要拉送英国人。英租界里没有人力车夫,交通不...

作者:李幺傻类别:历史悬疑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》小说大结局精彩阅读 老兵口述抗战(全三册)小说全文